白云诗

最近经常重写,基友说“你在进化中”,我觉得也有可能是状态不好。

幸而得到的结果都还不错。


记录一下重写的心得。也许以后有用。


我觉得故事发展到后期的时候,如果主线已经脱离了言情的单纯脉络,往往就会陷入一个比较庞杂的故事环境里。

调动起来非常累。

这和拍摄电影非常像,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,前期的时候,我们可以精雕细琢地拍摄一个非常小的情节,借以突出人物形象,你可以十八台机器一起上,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兼顾到。

因为这个时候没有什么特别容易暴露的伏笔,也没有什么必须强调的重点,主线明朗、结构单纯、所有叙事的目标就是强化人物形象。


但是走到后期的时候,随着主题不断升华,一条又一条的更强的主线浮上来,多主线是个最累的工作,要调停这些主线,你就必须控制自己镜头的数量。不能所有主线一起往前推。

比如一个场景里,包含政治斗争(两条以上)、人物刻画(三重点以上)、剧情伏笔(双线以上)、还含有感情元素。

这种情况下就没办法所有东西都突出,都突出能水大量的字数,但直接后果就是文气被打乱,几个事件环的色彩相互污染,全文会呈现出一种窒息感。


这点上红楼梦是很强的,这也是我认为它单就艺术技巧而言,要强于其他三部名著的原因。它在70回左右的部分甚至一次性能调度超过三个事件环、超过十个人物面(类似影视拍摄中的机位)。同时保证自己的主事件环色彩清晰。


比如七十一回到七十二回,除了主事件凤姐和邢夫人吵闹之外,同时还包含了探春远嫁(太妃做客来看几个女孩子,李氏谈出嫁)、抄检大观园(婆子喝酒赌钱不理事)、凤姐病重(我认为它包含在主环里)、以及司棋偷情。

余下还有一大堆两三笔带过的细小伏笔,要说的话就说不完了。

这三个主要事件环全部以王熙凤的视角为串联,其他人的视角辅助她,在帮凤姐说话的过程中撞破司棋偷情、以太妃做客为线牵出凤姐的婆媳矛盾、同时背面傅粉写大观园内部乱象,再一个暗笔写元妃宫中不顺,另一边还能正面给视角写凤姐弄权。

王熙凤在这两回当中是主角、主事件环、主人物面,同时以她为中心,平儿和司棋的形象也极为突出,甚至还翻笔把前文嚣张跋扈的司棋圆形了,这些不是零零碎碎拼凑起来的,完全是丝丝入扣的一气呵成,整个剪辑由点到面没有任何脱节。


就这样还能忙里偷闲,顺便搞一笔宝玉,真是绝了。


这和它的写法当然本身是有一定关系,微观视角本身是要容易调度一点。但要处理得这么干净、这么熨帖,没有十几遍的功夫绝对下不来。而且很有可能是前后几十章反复调度删改。我觉得作者后期增删基本上已经不是在写作了,是在剪辑,完全在承担剪辑和后期的工作,各种剪画面加滤镜。


现在有很多小说热衷于模仿红楼梦的笔法,几个场景几个事件环一起往前推,基本上结果都是大杂烩,东一榔头西一棒子,翻拍成电视剧更加灾难,往往都被骂注水,我觉得导演肯定有锅,但原著绝对甩不了锅,因为原著它就是这样一地鸡毛啊。

这类模仿作到主要事件的时候往往就很手忙脚乱,其他事件全部蒸发,只剩一个事件环(可能还说不圆)。我在阅读这类小说的过程里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铺天盖地的事件让人目不暇给,而多数事件事实上完全没有必要性,宛如躯体上的赘肉,你割掉它一点影响都没有。

我看我自己的小说也存在这种感受,但我的基友看完这些废稿之后,往往认为这些东西删除太可惜了,我问她你觉得这些东删除了有影响吗?

她说有些剧情真的很灵,光看就觉得很难忘。

就是因为它们令人难忘,所以极度地污染了主事件的色彩,这就是它们必须被裁处的原因。

比如这两天被惨遭杀害的冯六爷的镜头,我感觉我今晚还要再杀害一批。单独看起来我自己也觉得挺好的,但跟后面的存稿比对一下,我觉得它妨害了后面的进度。导致后面再说这个部分就显得累赘多余。结果就是三千多字就这样又死了。不知道自己当初脑子错了哪根筋,非要写这个。

我又不是在写冯耿光传。


一个污染主事件的支线或者细节描写,就像一个肿瘤,本身可能生机勃勃,但事实上是危害了身体全局。


反过来去看红楼梦,你会发现这部作品虽然字数很多、体量很大,但它的事件清晰到甚至能一个一个数过来,完全没有窒息感,上半部翻翻就翻完了,一点都不腻味。我认为这是极致删改所带来的效果,控制文字的油盐量,看完不渴不腻。

下半部抛开续作不谈,剧情的展开使得作品调动变得艰难了,有些事件环需要三回甚至五回才能说完,但大部分仍然保持了两回之内结束战斗。它的节奏一点都不慢,非常紧锣密鼓。这中间略过了大量的所谓“很灵的剧情”,比如湘莲出家,电视剧在改编的时候,在三姐死后给了相当多的一些特写,而原著里坚决不愿给这个事件更多镜头,占据的部分只有巴掌大(真实巴掌大,我一手就按住了这个情节的所有印刷部分。)

相反的,它把镜头递给了宝钗和薛蟠,我一直认为高鹗在续作当中忽略了薛蟠,在曹雪芹原作的整个过程里,完整地给出了薛蟠的人物线,他的思想变迁、人生际遇、感情变化,都有很鲜明的成长,非常family的一条线。薛蟠可以说是处处惹事、处处受挫、处处鼻青脸肿又继续爬起来,到八十四回前后,连他的感情世界也崩塌了,基本上就快达到顿悟临界点了。

他妈的原著到这咕咕了(淦

湘莲的出家一定不会仅仅只作为三姐的一个触发结果,他很有可能还是薛蟠新世界观的引导人和建立者,给了他一个“侠义”的启迪。我小时候在看红楼梦的时候,常常觉得薛蟠应该有一个非常妙趣的结局,他和小红两个人是两个阶层的代表人物,有资格共同解释一句话:“仗义每多屠狗辈,负心多是读书人”。薛大傻子是精神上的屌丝,小红是事实上的女屌。但如果一定要安排一些角色来最后给贾府收拾结局,他们俩反而是最好的人选。薛蟠和湘莲这条线特别沙雕又特别可爱,两个人在剧情里都好好笑,每次大傻被湘莲怼或者救,都能改过自新的进化一次,如果湘莲出家之后能再回来暴捶大傻一顿,指不定这傻子还能有新进步。

可惜续作没有去搞这个方面,也不知道曹雪芹本意是否是如此。


说着说着就说多了。

几天删来改去搞得非常心烦,基本过程就是当天凌晨三点:“很好,我已经找到了最佳选择。”

一觉醒来八点:“这不太对啊。”

……

只有哔哔闲话的时候可以不用考虑布局,想到哪就说哪。我觉得吧这跟连载体制也脱不开关系,连载导致你很难在后期重新调度修改。即便你有很完善的大纲,甚至底稿都写好了,你会发现仍然需要大量删改来保证文气的畅通,80%都是在删。但网文付费又导致你没法删。

那怎么办,只能憋,最起码保证两万字内气脉是通畅的。不过目前的读者主体似乎也不是很care这些东西,看作者自己怎么衡量了。




评论(12)
热度(88)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回到首页
© 白云诗 | Powered by LOFTER